3月6日,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央民族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组织召开大语言模型创新应用研讨会,搭建大语言模型技术创新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水平。来自教育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8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各民族的书面文字和口头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信息技术对我国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迅猛,要积极探索大语言模型支持民族治理工作的路径方法,实现技术赋能边疆治理,助力边疆治理体系现代化,服务国家战略。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发表讲话(2025.3.6)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表示,当前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言资源和语料为基础的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力量,语言文字作为国家重要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要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的数据要素价值,既要服务大语言模型技术创新应用“制高点”,又要高质量建设国家关键语料基础设施“新基建”,加快实施数字中文建设行动,助力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有效赋能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

教育部语信司司长刘培俊发表讲话(2025.3.6)
此次会议聚焦大语言模型技术创新应用,在落实国家战略布局、持续跟进技术创新应用前沿制高点、优化大语言模型应用试点项目布局、加强语料基础设施建设、研制语言技术标准、塑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信息数据安全管理、营造多方协同创新生态等方面形成了共识。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之年,要持续推进大语言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建设与应用,加强语料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出台相关规范标准,以加强数字中文建设为重点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发言(2025.3.6)
会议中,与会人员介绍了大语言模型技术在古汉语、民族语言、中医药语料、心理健康促进、政务公文写作、应用素养框架构建、语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方言语料库建设、标准化、行业应用、心理认知计算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情况,进行了充分研讨交流。
(供稿:中央民族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