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3日,“一带一路”民族文化、语言大数据智能服务国际会议在北京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主办,中央民族大学“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大数据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协办。与会嘉宾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六个国家,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教授、石亚洲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朝克研究员,大英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教授Nicholas Sims-Williams,日本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西胁隆夫,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PaulDilley,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荣誉资深教授胡振华先生等在内的近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作为协办单位之一,有6位教师、成员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代表主办方进行致辞,她指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更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而文化认同则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民心相通的前提。因此,以语言文化为载体、汇集语言资源和大数据及智能服务方面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文化智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大英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教授Nicholas Sims-Williams也分别进行了致辞。
会议展开了7场专题研讨,来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的王志娟、孙媛、朱丽平、闫晓东、赵小兵等老师先后就《跨语言命名实体翻译对抽取的研究综述》、《藏汉跨语言话题模型构建及对齐方法研究》、《基于现代藏文的电码编码方法》、《基于情感词典的藏文句子情感分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现状》等题目作学术报告,并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闭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石亚洲教授致辞,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对会议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会议有三大收获,一是坦诚交流、增进友谊,二是合作共享、互惠共赢,三是创新学术、启迪未来。中央民族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加大与各方就“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和语言大数据智能服务领域的合作研究,成为常态化的项目。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主任赵小兵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为期两天的会议,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各民族语言、文化、大数据和智能服务”的主题,开展了紧凑高效、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推动了语言大数据研究的宏观建构,深化了民族语言文化的微观研究,深化了语言数据建设的前沿探索。”赵小兵教授总结到,会议彰显出“多元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鲜明特征。大会聚焦语言大数据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服务、民族语言文化服务的新图景,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